今年以来,东莞全市掀起一股进军新能源产业的热潮。
进入5月,麻涌赣锋锂电(东莞)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清溪镇吉瓦森林(清溪)智能科技产业项目、朗泰通集团总部及新能源电池项目,石排镇力科新能源锂电池研发生产项目,长安镇胜蓝股份企业总部项目等新能源相关项目密集摘牌。随着项目落地加速,东莞新能源产业将再添生力军。
重大项目之外,东城紧密整合博力威、凯格精机、立迪科技等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储能产业快速起步;松山湖推进重要创新成果落地,提速竞逐新能源赛道……
(相关资料图)
抢占万亿级产业市场,新能源登上风口浪尖。一场备受关注的产业盛宴,已在东莞镇街版图上拉开帷幕。
风口中的风口
东莞制造抢滩新能源赛道
新能源众多细分赛道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受资本青睐。5月15日,东莞恩斯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开业典礼在莞城科技园举行。NSK集团创立于1916年,于今年5月二次进驻莞城科技园,成立恩斯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恩斯克科技”)。
恩斯克科技主要生产应用在刹车系统的循环沟槽一体化滚珠丝杆,产品具备体积小、重量轻、高响应性和高可控性的特点。相对于传统制动系统,电动液压助力制动系统的重量降低了25%,体积减小约三分之一。
“广东省拥有很多优质客户,比如广汽丰田、本田以及比亚迪,东莞更是拥有比较成熟的供应链。”恩斯克科技中国区总裁郁国平表示,从恩斯克在莞城建立第一间工厂开始,莞城政府、科技园在经济政策、人才吸引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支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来看,在莞城设立第二间工厂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类似驶向新能源赛道的东莞企业为数不少。前不久,正扬智能驾驶及新能源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用地成功摘牌,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车用摄像设备等研发、生产和销售。
30多公里外,石排镇专精特新产业园核心区西地块上,力科新能源锂电池研发生产项目机械动工的轰鸣声也不绝于耳,成为继佳迪新能源、德聚高端复合功能材料生产项目等之后,石排镇招引的又一重点新能源产业项目。
位处东莞清溪镇的广东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铭利达”),是中国精密结构件智能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2015年,随着国家《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企业创始人陶诚宣布一个重要决定:切掉燃油汽车零部件业务,将重心放在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业务上。
凭借多年练就的强大“内功”,切换新赛道的铭利达仍旧保持着持续成长,并迅速形成光伏+储能+新能源车“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新格局。2019—2022年,即使在新冠疫情影响的四年里,企业年复合增长率达33.24%。
俯瞰东莞全市产业版图,新能源产业主要布局储能电池、锂电负极材料、锂电隔膜、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业内人士看来,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当下,东莞正逐步摸索储能产业发展的细分领域,推动新能源产业“新支柱”从规划变成现实。
技术创新破局
细分领域高企乘风起势
每一条产业链,都是群雄逐鹿的赛道。谁掌握最先进的科技密码和产业赛道,谁就拥有了领先的竞争优势。
汽车是高端制造业的标志,也是新能源产业风口中的风口,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痛点之一在电池。近年来,兼顾高安全性和低成本优势的水系锌基电池则愈发受到行业关注,迎来“出头之日”。
近期,位处松山湖科学城的大锌能源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这个由学院派创业者领衔创办的团队,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赋能加持,已完成产品材料筛选、小试、中试、小规模量产等环节,驶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快车道。
“团队在锌基电池领域深耕了9年,掌握着多项专利技术。基于锌基电池的特性,未来企业将把产业化的重点放在储能赛道上。”团队创始人唐子杰表示,如今团队已从过去一条产品线逐渐实现了产品的量产化,产业自动化较去年提升了5倍,项目累计投入数千万元。“今年我们初步接到了几百万元的意向合作订单,计划启动两三家示范性工程,并启动新一轮融资工作。”
在东莞,以技术创新破局新能源市场痛点,切入细分领域市场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2015年,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在比亚迪从事电池保护系统(BMS)的开发、维护工作的邱所兵带领团队来到东莞,创立了东莞市达锂电子有限公司(下称“达锂电子”)。
一着领先,步步主动。“我们制作的锂电池保护板,其作用就类似于保护汽车‘心脏’的安全。”达锂电子副总裁王传勇表示,在新能源产业的超前布局,让企业构建起在新能源科技研发、验证检测等方面的“硬”实力,进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加持下激发的澎湃动能:截至目前,达锂电子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近10%,年度BMS单板产能超1000万台,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372%,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83%,业务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莞锂电池保护板领域正处于‘0—10’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公认的行业标准。”作为行业企业代表,王传勇建议,业内企业应共同通过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等手段,努力将东莞的制造业优势转化为行业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才能实现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将视线拉到洪梅镇内,前不久,广东绿通新能源电动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通科技”)在创业板上市,成为洪梅首家在A股成功上市的本土培育企业。
绿通科技从事场地电动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生产的绿通电动车,曾作为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会议、金奈会晤、从都国际论坛的接待车,亮相国内外舞台,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研发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企业成立近20年时间里,绿通科技专注场地电动车领域,积极推进产品升级,顺应行业定制化、自动化与智能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先后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获得良好的业界口碑和客户高度认同。
新能源产业迭代迅速,不仅要盯眼前,更要看后劲。一批东莞新能源企业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引领,筑起产业发展“护城河”。
为产业穿针引线
多措并举蓄势储能行业
今年以来,省市陆续出台扶持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政策。东莞各镇街(园区)也在积极把握制造业的产业新风向、新风口,研究制定专项扶持政策,重点招引核心配套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为新能源产业新赛道发展穿针引线。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麻涌GDP为69.75亿元,增速达到7.3%,全市位列第三;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1.1亿元,增长6.7%,增速全市第一。其中,势头强劲的新能源产业成为拉动麻涌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动能。
2020年以来,东莞在水乡地区布局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整备推出若干连片标准地,这为麻涌新能源产业破局起势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麻涌已招引赣锋锂电、祥鑫科技、宏远汽车等龙头项目,高效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为产业集群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面对新能源产业新风口,麻涌的突出优势正体现在应用场景、区位优势、物流链路等方面。”麻涌镇党委委员赖华锋表示,在导入新能源相关产业体系时,麻涌自身的工业储能需求旺盛,能够把储能企业一部分销售留在本地,进而扩大麻涌储能企业的销售市场。
汇聚国内储能人才,共建储能创新生态。5月13日,2023松山湖电化学能源转化与储能材料论坛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举行,围绕如何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近30位储能领域专家学者,分享电化学能源转化及储能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正依托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加速重要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全力竞逐新能源产业新赛道。就在今年三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新材料分会在松山湖成立,以松山湖为中心,东莞电池新材料产业生态体系正加速构建。
位处东城的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深耕多年,已成为全国电动车锂电池出货量排名前三的锂电池厂商,目前正计划在东城建成总部大厦,加速发展大电池组项目和电芯项目。
头雁领航,链上企业众雁齐飞。龙头企业赋能下,东城凯格精机、立迪科技、鸿宝锂电等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起步,集聚发展,2022东城新能源行业产值已突破50亿元,目标今年内达到70亿元。
目前,东城街道正以储能产业作为抓手和突破,多措并举积极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东城街道综合智慧零碳园区项目等一批新型储能产业项目落地。
政府搭台子、给政策,推动东莞新能源产业“镇能量”满格、加速快跑。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